GHB1 d7
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, ~/<>_~KI
_ncifq-0j
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…… OAg?jYMD
-
''&6&G
—舒婷《祖国啊,我亲爱的祖国》 Y&FkxGZM|
:r_D6+C
很久以前,要发生煤矿事故,人们才会关注到煤矿工人。而现在,即使发生煤矿事故,也难引起关注,存在的,最多是一串冷冰冰的伤亡数字。 7%E@KRQq)%
9>$5t1','
他们已经被遗忘。 Y<E8Lq`b!
X{,)lw*(=
2013年7月下旬,我们来到了黑龙江龙煤集团下属的双鸭山矿区,一个无人问津的矿区。当我们冒着淅沥的小雨走进矿区小城时,看到有一座写着“矿工万岁”的石碑,在矿区办公楼前耸立。 X}643r)"b
H}[K!I
双鸭山矿区鼎盛的时候,有近7000名工人。如今,产量减少,矿区职工已不足5000人了。工人告诉我们,矿已挖至第三层,再过20年这个矿就会挖空了。 4BjN@WG~
BCT.zwV{
龙煤集团成立于2004年,现有26.6万员工,是中国500强企业,下设9个子分公司。8年多来,这里矿难不断,事故人数最多的一次,死了171人。 w^Fi[LS^
L[69\+
在事故中死亡,只是煤矿工人命运最极端的一面。它无法涵盖矿工生活的全部。他们的生活,无时无刻不面对工资低、工时长、压力大、工伤频发、职业病隐患等大大小小的挑战。这个群体,承受着今天的“中国痛”。 wz\Z{
=&YK
imMTPj]FY
跌入底层的矿工 Nwo0Gg
Jtoq
凌晨4时,北方的天空已经泛白,远处的矿山冒着烟,许多人还在睡梦中,一名矿工的一天,早已和曙光一起开始了。 .47^N9aP
9]UaS,A
我们来到煤区工人常师傅家中,常师傅40出头,中等身材,白净的面庞时常挂着质朴的微笑。他是一家3口唯一的经济支柱,妻子没有工作,女儿17岁,刚到哈尔滨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读书,每年的学费、杂费、生活费加起来2万多元。为了这个家,他只能选择拼命工作。 D&:Eyj
`
X@drN]e2
常师傅和许多经济条件差的工人住在棚户区,这里垃圾随处可见,马路全是泥巴路,晴天走过一身灰,雨天走过一身泥。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小院子里挤下三四户人家,没有集中供暖,上千户人家共用两个厕所。 j [3$/>4
,9e #<M%
6时,一阵手机铃声响起,说矿上有急事缺人手。常师傅的妻子赶紧从蒸锅里取出两个馒头,这是他在井下8个小时所有的食物。妻子一边送他出门,一边叮嘱他注意安全。 . cDsAwE
m:)#}<T
常师傅每天下井前,在段长带领下和工友高声宣誓: N;J,y8%"
u,FB'<[
“我宣誓,为了企业利益,为了家庭幸福,我坚决做到:牢记安全理念,搞好自主保安,绝不违章作业,视安全为生命,视隐患为天敌,平安完成当班任务,用忠诚和良知确保人矿平安。” j//BXf%=9
!W5LO))C
上午7时,一部车将已完成井下8小时工作、满脸煤灰黑黢黢的工人送上地面, 另一批面庞白净的工人火速上了车,这个车子把他们送到地下700米的工作面,开始下一个8小时的工作。这白着脸进、黑着脸出的黑铁人形象,简直成了煤炭工人的标志。 X8!?*o*g7
U~S>sX1
特别引起注意的是,很多下井的工人都没有带食物,只有小部分工人像常师傅一样带了馒头、面包。年长的工人告诉我们,矿下环境阴冷潮湿,充斥着煤灰和可燃气体,他们常常自嘲自己是“三块板加一块肉”,吃喝拉撒都在两个侧板和一个顶板间小小的空间,一切都很不方便。 k^0Upp
<)UC+
这样的工作,一周7天,没有休息,每天三班倒,7时~15时,15时~23时,23时~7时,每10天换一班。一天下来,升降矿井各需要一个小时,再加上淋浴,矿工们工作超过10小时,有的会达到12小时。大部分工人每月工作时间在28天到30天之间。周六日工作没有加班费,遇到节假日上工才会有两倍工资。 3n}S&KT1.
Ac=) 24
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之下,以2013年6月为例,矿区月产量达到18万吨,采这些煤所花的机械、人工等总成本为5758万元,其中有1411万元用于支付员工的工资。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均价报592元/吨来计算,矿区这月产煤的总价应该有1亿多元。工人的工资支出不到煤价的1/10,工人报酬之低可见一斑。 i6;eUsR
6|
sA>I&
井下一线作业工人,即采煤、掘进等工人工作辛苦、危险度高、劳动强度大,工资相对高一些,平均达到5000元;但像常师傅这样的井下二线作业工人,平均每月才3000元左右。若是井上的辅助工种,如搬运、检查、记录等,每月工资就只拿到1700元左右了。作业工人执行的是计件工资,段(队)长执行的是和段(队)生产任务挂钩的岗位绩效工资,井区长执行奖励工资加岗位绩效工资,矿长执行的是年薪制。 R?;v4
_J^OlZl
近10年,大部分国企都难逃改制的命运。龙煤作为新成立的大型国企,虽然侥幸逃脱,还是被抛到了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。市场经济,往往是利润挂帅,至于劳动者的权益,与利润无关,自然容易被忽视。 ?I opb!
ekY%O
主体性早已不再 rAirnekX/
DPuw-H-D$
1980年代中期,李师傅中专毕业,像很多年轻人一样,怀着对国企煤炭行业的憧憬来到了小城,对此他感到幸运,不断强调着“那时机会好,赶上好时候”。 XYG<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