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永祥:在发电车上发光 }HB<sD+C!,
记者郑刚 通讯员孙杨 zs>KH8
G?
{ by
初识张永祥,是在7月31日的央视新闻联播中,一身的汗水遮不住曾为海军的飒爽。在不足50平方米、室温达64摄氏度的狭小空间里,张永祥的眼神聚焦一堆铁疙瘩,满眼是爱。
c]~gn
r!d+i,Psb
8月2日,记者来到济南车辆段,在与张永祥并肩去往发电车的路上,他滔滔不绝的工作介绍幽默而风趣,矫健的步履看不出52岁的年龄,让记者感受到他当年模特大赛冠军的劲儿。 ~j'yr@6
\orqMMq
这种劲儿,与连续两年路局先进生产者、连续四年段优秀共产党员之美誉交织、辉映,竟是如此的传奇、生动、真实、立体,洋溢着抵挡不住的人格魅力。 RN!*|<^
\:x;%m3jx-
工友董虹:“祥哥对待安全向来精益求精。他的耳朵就是听诊器,这样的故障他每年都发现若干起,今年以来就发现了5起。” @eU3XUs*
a\2lX_uPa
张永祥早年在设备车间负责维修机床时,一流的钳工技术就让同事赞口不绝。如今担任济南乘务车间发电车三队队长,他又修炼出了两只神奇的耳朵,“听”出了无数的柴油机故障。 GR)u29y
@1ewrX2caM
在别人眼中,发电车上的3组柴油机就是一堆铁。可在张永祥看来,却是3个有呼吸的生命:控制电路板是它的大脑,高压油泵是它的心脏,进回油管是它的血管,空气滤清器是它的肺……他像珍惜生命一样,呵护它们的健康。 |E8Pbk7NW
Q9Y
xL4}
和其他人检修设备时,按常规流程操作不一样,张永祥是带着脑子干活的人。他检修设备讲究“听、看、闻、摸”:听设备工作时发出的轰鸣声有无异音,看设备外观和排烟有无异样,闻工作间是否有异味,摸柴油机震动是否有异常幅度。 vX'{s"
-.TuoT{zZ
今年的“5.15”调图引发社会关注,安全平稳过渡是重中之重。5月15日晚上21时,在伙计们对济南至金华西这趟车的发电车检修完毕、确认正常使用后,张永祥依照惯例上车巡视,却听出了异音。但再次启机检查,竟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。 dV'uD+P
i (U43Z
张永祥说:“没有发现问题才是最可怕的问题,今晚必须甩车,待明天进行分解检查后,再决定是否正常运用。”在他的坚持下,段调度下令换挂备用车。 )huh9+QH
qUTe
检查结果让人惊诧——柴油机凸轮轴剥离!如果不是发现及时,要么影响列车供电和正常运行,要么造成柴油机报废。而一个凸轮轴就价值十几万元。 yxuj9(7h
J&FeU3,
发电车送回厂家返修时,令厂家技术人员和领导叹为观止。因为如此细微的故障,在170多分贝的嘈杂环境中,仅凭两只耳朵就能作出判断,实属罕见。难怪多个地方企业三番五次地重金聘请,要挖他走。 5VsM> )
:]"EH3#
面对好评和诱惑,有着浓郁铁路情结的张永祥却坚定又淡定:“是铁路给了我饭碗和平台,我只想在铁路上凭本事吃饭。” a|6
oo,]9
@e>foLbe1
同为发电车一队队长的董虹谈及此事一脸佩服:“祥哥对待安全向来精益求精。他的耳朵就是听诊器,这样的故障他每年都发现若干起,今年以来就发现了5起。” ?cVukg*
\
0qa@05
车间主任李虎:“他业务好,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能手;会谈心,转化了一批老大难职工;有担当,是车间急难险重任务的首选对象。”
S&2qDKE
)%Tvgop %
今年30岁的小李换过2个车间、5个班组,走到哪里都貌似不受欢迎。因为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谈,生活上不合群,工作上不上进,谁批评得狠了,他就跟谁急眼干一架。 alhL[ty/
J//x56/< |